Search

周芬伶〈病別離〉(節錄)
  
母親的愛都是突發式,每當下雨沒生意時,她就算放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周芬伶〈病別離〉(節錄)
  
母親的愛都是突發式,每當下雨沒生意時,她就算放假,這時會帶我們回到房間,躺在床上講話,她說人生最好不過睡倒,因此母女時間就是睡倒說話,這時她會搬出餅乾盒,又把小時候餅乾故事說一遍,這是她心情最好的時刻,接著把她的寶貝都拿出來展覽,說這以後都是你們的。
  
以物質為愛的表達,或許有點俗氣,但對愛賺錢的母親來說最真實。愛錢與愛賺錢是不同的,愛錢的人通常對他人小氣,只是消極地守財,並不一定會賺錢︰會賺錢的人通常慷慨,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賺錢的能力,錢再賺就有,因此捨得給也捨得花。
  
母親對我的愛,幾年大爆發一次,第一次在初中時,傍晚通車下站,外面正下雨,母親拿著傘來接我,並牽著我的手,問我冷不?我有點嚇到,一路害羞又高興,走得慢慢的,幸福也留久些。
  
那是唯一一次母親撐傘接我,能讓她放下生意的,只有沒客時。
  
再來是讀研究所時,我答應相親,她給我買整套的新衣,手提包、手錶、項鍊、戒指,紅豆色的針織套裝讓我看來起碼大十歲。相親沒成功,她沒生氣,其實她只想炫耀自己的女兒,也知道追我的人不少,那些人條件也不差。
  
再一次爆發是我生產時,她特地放下生意,來醫院守了一天一夜,也許生過七個孩子,知道女人的最痛在產房中,還與醫生爭辯,為何讓我痛兩次,難產事先沒檢查出來嗎?直到無事,她留下一大筆錢給婆婆,說是月子與滿月禮。
  
母女的感情因此改變,我們常常打電話聊天,天天想著回家,回去跟母親躺在床上講話。躺在床上講話的母親,許多回憶與故事,深印在我腦海。在一個以不說為說的家庭,故事是一個通往想像世界的通道,因而產生想說故事的欲望。父親給與我文字,母親指引著故事,填補生命中的荒蕪。
  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
  
#周芬伶 創作
#小花 手寫,粉專 小花愛寫字,Instagram:sf_handwriting
#燈子 襯圖(照片亦為燈子所攝)
  
※本篇收錄於周芬伶散文集《#雨客與花客》(印刻文學,2020年5月)
  
※周芬伶(引自書介)
屏東人,政大中文系畢業,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,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。以散文集《花房之歌》榮獲中山文藝獎,《蘭花辭》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。《花東婦好》獲2018金鼎獎、台北國際書展大獎。作品有散文、小說、文論多種。近著《花東婦好》、《濕地》、《北印度書簡》、《紅咖哩黃咖哩》、《龍瑛宗傳》、《散文課》、《創作課》、《美學課》等。
  
※感謝印刻及其聯絡人Una,並感謝小花、燈子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。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